兩電由凍結到略減 政府便「收貨」?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5/12/16 00:06

最後更新: 2015/12/16 10:17

分享:

分享:

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,兩電原以凍結電費為基礎,強調政府在今次電費調整上已努力取得平衡,認為現時兩電的建議可接受。(曾耀輝攝)

兩電7年來首減價,由最初傳出凍結電費,到最終減價約1%,贏得不少市民的掌聲,就連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也認為,兩電由最初以不加不減為基礎,做到減價已是合理水平。有議員直指這只是兩電的談判策略。

黃錦星昨日(15日)在立法會上透露,兩電原以凍結電費為基礎,政府認為有減價空間,提出意見,才爭取到減電費,現時水平可接受。

不過,立法會議員李卓人直指黃錦星談判技巧太差,「人家當然以不加不減開工(起步),人家(一開始)減1%,你咪可以收工?」他坦言,不批評兩電是否「賺到盡」,因為這是財團本色,是資本家運作方式,反而是政府有否做好把關工作,還是人家由凍結到略減電費,政府便「收貨」。

事實上,兩電近年多次錯估燃料帳盈餘。中電按5年發展計劃推算,今年底燃料帳結餘是負15億元,但現在有21億元正結餘;港燈亦估計今年底燃料帳只有3億元,但實際卻有近22億元,亦因此造就燃料費大幅減價,抵銷了基本電費加幅,最終還可略減電費。

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偉文認為燃料帳估錯數是無可避免。「一次過估算12個月的油價,一定不會準。」他又指油價波動大,根本無人可以作準確估算。

另一名能諮會委員、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認為,社會與其爭拗兩電電費是否可減多一點,倒不如把握目前國際燃油價格偏低的機遇,調整本港燃料組合,「這是一個契機,如果認同我們是需要潔淨能源,而電費又穩定,就不要爭甚麼小恩小惠,每度電平多幾仙。」

他指,兩電目前仍有燃煤發電,若能轉為燃氣發電是更環保,過去燃料價格高時寸步難行,如今油價幾乎見底,再平也不能平多少,其實是兩電低價簽訂天然氣長合約的好時機,惟因政府不批建燃氣機組,兩電不敢平價多買天然氣,損失的只是市民。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